首頁

/

/

狂野之城:倫敦諾丁山嘉年華 Notting Hill Carnival

狂野之城:倫敦諾丁山嘉年華 Notting Hill Carnival

發布於 2025年9月3日

更新於 2025/9/3

牧遊天下
狂野之城:倫敦諾丁山嘉年華 Notting Hill Carnival

提起倫敦諾丁山區,香港人都會想起99年由 Julia Roberts 和 Hugh Grant 主演的電影 Notting Hill 摘星奇緣吧!電影呈現了諾丁山區的淡泊優雅氣息,非常吸引。現實中此區確實是倫敦比較富有的區域,擁有豐富多彩的房屋、有格調的咖啡店和小書店及熙攘的週末市集 Portobello Road Market 波多貝羅路市集,向來是觀光客喜愛的遊玩地點。不過每年到了八月,這裡悠閒的步調,瞬間變成歐洲最大的街頭派對場合,說的是每年於八月第四個週未舉行一連三日的嘉年華!(英國每年有三日無特別原因的銀行假期,分別設於五月初、五月㡳和八月底的星期一,很多慶典都安排於這三個長週末舉辦!)

IMG_0150.jpg

IMG_0149.jpg

諾丁山嘉年華是全歐洲最大型嘉年華,亦是世界第二大街頭派對,僅次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嘉年華。三日慶典中首日 (星期六) 為 Steel Band Competition Day 鋼鼓樂隊比賽日,以 Reggae 雷鬼音樂和 Calypso 卡利普索音樂為慶典展開序幕;次日 (星期日) 是家庭日,有兒童巡遊嘉年華,以親子活動為主;最後一日 (星期一) 的大型成人巡遊嘉年華是整個慶典的重頭戲,整區都是派對氣氛,非常熱鬧!

IMG_0148.jpg

IMG_0147.jpg

這個世界第二大的街頭派對,在歡樂的氣氛背後,卻起源於一個動蕩的年代。50 年代的倫敦,許多來自加勒比海的非裔移民以諾丁山區作為到埗英國後的落腳地,這些新移民解決了戰後的勞動力短缺問題,卻也帶出了與本土白人勞動階級居民間的種族衝突。當時此區同時是極右政黨的據點,許多白人青年和幫派經常攻擊倫敦的黑人社區,包括諾丁山區和東區。1958 年 8 月,諾丁山區發生了種族騷亂,局勢變得非常緊張。1959年 1 月,社會運動者 Claudia Jones 於在 St Pancras 市政廳組織了一場加勒比嘉年華,希望透過音樂和舞蹈表演來減低/消除文化差異以緩和緊張局勢。這次活動包括巡遊、舞蹈、鋼鼓樂隊、音樂表演、以及著名的嘉年華女王比賽,成為後來諾丁山嘉年華會的雛形。然而衝突事件並沒因此平息,1959 年 5 月 17 日,出生自安地卡島 (加勒比海島嶼之一),有志成為律師的32歲木匠 Kelso Cochrane,在一群白人出於種族動機的襲擊中被殺,引起了諾丁山加勒比海社區的強烈抗議,促使人們開始重視黑人社區的聲音和存在。1966 年,嘉年華會從市政廳移到了街頭,開始形成現今的諾丁山嘉年華。時間推至現代,這個已有60年歷史的嘉年華,現已成為英國盛事之一,每年吸引逾百萬人參與,為經濟帶來巨大貢獻!

IMG_0146.jpg

嘉年華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充滿創意的巡遊隊伍,表演者身穿華麗而性感的服飾、佩戴閃爍頭飾及羽翼,隨著鼓樂和節奏忘形地舞動,熱情洋溢地表演著代表加勒比文化的舞蹈。除了隊伍的巡遊車播放音樂外,各處街上亦有高聳的音響系統與舞台,四處都充斥著震撼的音樂和狂野的舞蹈。除了視覺和聽覺的享受,沿途街道設有眾多飲食攤位,販賣各種加勒比地道美食,包括辣烤雞肉、咖喱羊肉、炸香蕉等,吸引大批美食愛好者駐足。當中亦不乏素食選擇,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香氣四溢的佳餚,味蕾也跟著音樂一起舞動!

很多沿途黑人居民亦在家門口做起小生意,售賣紀念品、酒水等,更有趣的是不少家庭會開放自家的廁所供人使用。須知世上是沒有免費午餐 (或廁所) 的,故每次收費£1至£3不等,甚至有插隊價£5,可真是一門本少利大的好生意啊!其實沿途也見到數排由主辦大會搭建的免費臨時芧廁,即係好原始幾塊木扳圍著個大桶加塊廁所板,解決後冇得沖走嗰種!(英國人做嘢係咁上下啦!) 但我去那日是嘉年華最後一日,而慶典期間似乎並沒安排倒夜香或清潔工作,衛生狀況已近乎災難級!小弟為人極度孤寒,就視這為修練六根清淨的良機,豁達地光顧了兩次!(道行即時又高了少許!) 但女士們若無法忍受,便只得乖乖解囊奉上銀兩買個方便罷了!

總括來說,整個活動的規模極盛大,色彩斑斕的服裝和激昂的音樂讓人感受到無法言喻的歡樂和活力。從早到晚的派對讓整個城市都充滿著熱鬧氣氛,雖然聲浪大得有點吵耳,但這也正是嘉年華的魅力所在!當然,它不僅是狂歡的時刻,更是一個表達社區精神和團結的象徵,彰顯了這座城市的開放和包容,讓不同文化的人們在這裡都能找到歸屬感和共鳴。

不過在享受熱鬧氣氛之餘,亦要注意自身安全!諾丁山嘉年華於70年代中曾多次演變成暴動,事後英國警方檢討事件,認為可以在人群控制方面做得更好,以減少嘉年華參與者與警方的對立,這後來成為了群眾心理學的經典案例。近年嘉年華再沒有引發暴亂,但慶典期間治安仍然甚差,很多民居和店舖會用木板將門口和窗戶封起來或於樓下建起圍欄,甚至請警衛看守,以防有人生事四處破壞。街上充斥著大麻味,也不時見到似服過某些藥物的人。我在巡遊開始前於起點附近到處逛時,兩位女警很窩心地建議我將背囊孭在前方以保安全。倫敦警方就今年嘉年華派出約七千警力維持秩序,慶典期間拘捕了423人,原因包括襲警、持有攻擊性武器、性犯罪、毒品犯罪及搶劫。

而嘉年華結束後,諾丁山區慘變垃圾城。官方數據顯示,僅首日便清理出150噸垃圾,整條街滿是啤酒罐、塑膠杯和食品包裝等,清潔工人需連夜清理。其實也不能完全怪責嘉年華參與者四拋垃圾,因英國向來有四樣東西是很缺乏很難揾的,分別是垃圾筒、廁所、好工和錢!

作為加勒比社區的文化象徵,諾丁山嘉年華的魅力毋庸置疑。每年吸引大批群眾參與的同時,也面臨治安及環境挑戰。這是狂歡與混亂並存的現實,如何平衡熱鬧與秩序並加以改善才是政府的最大考驗。可惜以工賊黨班左膠高官同倫敦件廢柴市長的智慧才幹和管治能力,實在不抱有任何期望了!

以下短片提供了跟諾丁山嘉年華相關的有趣數據資料,可作參考!👇🏾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reel/DN1Hj7tXt6R/?igsh=MWtsOHNzZWE3d2Zjbw==

分享文章:

相關文章

暫無相關文章